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初二道法备课组月活动记录

作者: 时间:2024-11-12 点击数:

本单元是八上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本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有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向的考虑,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公民的必经之路。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影响,表现出内心彷徨、举棋不定、缺少人生目标、孤芳自赏等各种不同形式。从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来看,他们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不仅需要来自家庭、同伴、老师的认可,而且需要获得更富社会性的存在感,这就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基于以上考虑,教材第一课帮助学生在具体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促进个人发展。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青少年和网络已经是“零距离”接触。一方面,囿于青少年对互联网的浅层次应用,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方面带来的影响理解不足,不能深入认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等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虚拟性的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青少年作为网络交往的主体,既参与构建网络文化,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冗余信息、不良网络文化甚至网络中的违法犯罪,给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教育面对的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课设置两框,从如何认识互联网和如何利用互联网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5991-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