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生命教育校本化作业的设计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林英 时间:2023-09-01 点击数:

生物学科生命教育校本化作业的设计研究


太仓市第二中学   林英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2022年版的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初中生物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作业是日常教育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以生命教育为教学的视角,设计校本化的作业,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生命教育、校本化、作业

立德树人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学科育人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实施渠道。在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生命教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关键词,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生命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重要内容,因此,围绕大概念和跨学科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以生命教育为教学的视角,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学校和学生家庭的综合实际情况为保障,以实现学科育人为目标,设计一些个性化、校本化的生物学科作业。

一、聚焦概念

1、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一词的提出,被公认为是美国的学者唐纳.华特提出的,是针对当时青少年对生命漠视的现象,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而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即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构成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一次次生命活动的好坏,就决定人一生生命过程的质量;对每一项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视,就是对整个生命过程质量的重视。中国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 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直到1997年叶澜教授提出了她的主张“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以动态生成的理念,重新全面地理解课题教学,构建新的课题教学观。”,并由此拉开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序幕。

2、作业

作业据说是意大利的罗伯特.维纳利斯老师发明的。刚开始时是为了来惩罚不听话的学生,用来约束他们的。而现在作业是对学生的学习的一个检验过程,是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的一个外界因素,也是教师调整教学方法的一面镜子。2021年,我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通知中指出,要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认真批改反馈作业等十项作业管理要求,针对传统作业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一步从国家管理层面对学校的教育教育管理进行规范。

二、作业设计

1、与生活实践结合的作业,感受生命的温度。生物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更好的用来生活和服务于社会。而且生活实践活动也是实现生命教育的重要实现方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人的爱与爱家人,实现爱当下敬余生的感情升华。用实际的行动珍爱眼前的人和事物,珍惜和亲朋相处的时光,用乐观的心态,目标的引领,将爱传递给身边的人。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第5章《饮食与营养》,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食物中营养的知识,在书面上理论的完成选择食物安排全家的三餐饮食,然后布置回家的实践作业,学生和家长或独自去菜场采购食材,回来为家人做一做饭。有的学生就说:“看似平平淡淡的三餐,需要花费妈妈很长的时间去准备、去烹制,还要收拾残局,同时妈妈也上着班,真的很辛苦和操劳”;有的学生说:“名不见传的家常菜,最暖家人心”。还有如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单细胞的生物体》科学▪技术▪社会中介绍了传统发酵技术,利用酵母菌、曲霉、乳酸菌、醋酸菌等来发酵食品。我让学生回家做一做,并且写写体会。有的学生就写到:“爱,就像我们做的米酒,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醇厚,越来越清澈”,也有学生写到:“爱要恰当好处,过了火候和时间,爱就像发过头的面粉,有股酸臭味”。学生们质朴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温度。

2、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作业,感受生命的脆弱。信息技术能够以静态的或是动态的方式将大量事实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育教学的内容具有更强的扩展性,教材内容更强表现力,这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型学科与生物学科整合的优势,为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打开了新的局面。如在讲解《人体的免疫防线》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四章的内容时候,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再次播放了我们经历的这三年,新冠疫情防控中各行各业展现的感人事迹,再次展现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攻击原理,并对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重新剖析。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世间无人能代替,生命是脆弱的,从而我们要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是一切人生价值的基础,没有了生命,人生也就没有了价值,没有了基石。为了加深这份感悟,课后布置制作电子小报,主题就是细胞的免疫。类似的电子小报制作,我们还可以结合以下《传染病》《健康的生命》等主题的课型进行。

3、与古诗词结合的作业,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古诗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散发着难以抗拒的魅力,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中愈发历久弥新,其中有很多佳句名言是与生物有关的。我们在授新课的时候,可以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问问学生“诗人在什么季节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是蜻蜓的什么行为呢?”;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问问学生“诗人为什么会在黄梅季节能够听到青蛙的叫声?这个叫声是青蛙的什么行为呢”既引入动物生殖的新课,又告诉学生动物的行为与时节有关,因此我们也该在什么年级做什么事情。再如讲生态系统稳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因四季变化而循环。经常性的在课程中引用古诗词,学生们对生物中的古诗词产生一定的兴趣,我就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与生物教学有关的诗词。从而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到生命的存在。而且这些生命都是存在了上千年,都是有形的生命,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存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们即能找到脍炙人口的,如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又能找到比较小众而有趣的,如昆虫的生长发育“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的同时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实验型作业,感受生命的真实性

生物学是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基本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学生的手眼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有效的加强知识的记忆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生命教育融入其中,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课堂实验作业——《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当学生观察到小鱼尾鳍血液平稳而匀速流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血管产生堵塞会发生什么情况。这个时候就教育学生,保持我们的血管畅通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血管一旦堵塞,会让生活的质量大大下降,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所以我们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作息时间。可以请学生谈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也可以布置一些课外的小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广的角度去观察生命,感受生命。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可以布置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更进一步探究呼吸作用与生命现象的关系。有学生就做了这样的观察和实验:1、用透明塑料袋装带根的小青菜一昼夜,观察到透明塑料袋上有小水珠,说明青菜进行了呼吸作用;2、接着取一部分小青菜放在热水里煮一煮,观察到煮小青菜的水变绿了,是因为有叶绿素溶解在水里了;3、将煮熟的和没有煮的小青菜全部种在土壤里,一个星期后,观察到没有煮过的小青菜继续生长。学生在感悟中写道:“生命是脆弱的,一不留神就会消失;生命也是顽强的,在暂时离开舒适圈后还可以旺盛的生长,不管是脆弱还是顽强,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保护自己的,也要保护他人的。”

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让我们紧扣住《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多开发一些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能学以致用的、有趣味性的校本化作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M]

3]郑金洲《走向校本》[A]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5991-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