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绿叶” 智做“引擎”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科室主任“七个一”工作总结
根据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关于教科室主任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继续推进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努力提升个人和团队的科研水平,从而促进学校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对照期初制定的计划扎实有序地完成了学期“七个一”工作。
一、谋定而动,有序推进
基于对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的学期计划以及学校的工作计划的解读,主动与分管校长、教务处商讨,合理规划本学期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此制定学校的科研计划以及教科室主任“七个一”计划,分别从科研队伍的建设、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有效推进、“十四五”课题的研究推进和管理、成果提炼等方面,扎实研究过程,提升教科研实效,并把主要活动细化到每月每周,有序推进。
二、课题引领,品质共建
作为学校主课题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橙香优+”初中品质课堂建设的研究》的管理者,本学期,继续教务处合作,落实“课题进课堂”活动,在3月下旬开展了主题为“数智赋能跨学科 杏坛风采绽芳华”太仓市第二中学2025年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要主动运用AI,赋能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也及时梳理总结课题前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执笔撰写了中期报告,在5月22日完成了课题的中期汇报。
同时,作为太仓市季丽琴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又带领工作室开展了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室的青春期逆商教育一体化的研究》,于5月22日完成中期汇报,组织课题组成员聚焦研究教联体在青春期逆商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做好每月的课题网络管理,推荐论文成果。
三、科教融合,有效研训
本学期依托沙实验教育集团和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菜单式送培”,继续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和品质课堂的建设。围绕“小组合作制品质课堂的建设”、“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开展科教融合活动。5月22日,承办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苏州市(太仓)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中期、结题活动,组织黄海燕老师、崔曾如老师分别在初一、初二开设数学课题研究课,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制品质课堂的建设。6月3日,在化学组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研讨,诚邀太仓市浏家港中学蒋健老师开设《酸碱盐应用》课题研究课,并开设讲座《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基于碳中和理念的低碳行动研究》,与组内教师共同探讨基于项目研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三、专业阅读,赋能生长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阅读了由日本学者三好真史撰写、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教师的语言力》一书,要求教师在寒假中认真阅读,撰写读书心得,并要求教研组要在学期初制定组内阅读每月进度表,并落实于每一次的组内研修中,深度思考“语言在教学以及师生关系建立中的作用”,反思自己的教学用语,进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重塑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专题讲座,示范引领
本学期,我不仅为本校以及太仓市高新区二中的职初教师和班主任作了题为《对话,让班会更入心》的讲座。在讲座中,从主体教育理论入手,指出班会的育人效果在于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班会课例,详细介绍班会话题的选择、素材的加工、形式与内容的设计,促进学生在真实的互动体验中,学会正确认知,感悟价值,并掌握相应的应对方法。
六、带好团队,全员发展
本学期,教科室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借助校本培训抓全员师资提升,另一方面则重点培育五年内的职初教师,以读书沙龙、蕃圃论坛等形式,引领青禾教师站住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借助学校金穗骨干教师的专业力量,在4月29日开展了“蕃圃论坛·问道:高品质学本课堂的构建”专项培训,聚焦课堂管理,组织青禾教师分组研讨,绘制思维导图,展示交流,并由骨干教师进行点评,给予建议和意见。6月初,指导任怡婷等8位2024年入职的新教师做好职初教师的见习期考核工作。
七、成果提炼,提质增效
教科研训一体化,不仅丰富了教师开展教研的方法,也提升了科研的热情。本学期,教科室不仅主动做好教师论文写作的指导,进行点对点地修改指导,而且主动联系优质期刊社,向其推荐学校优秀研究成果。组织教师积极向《太仓教育》等杂志社投稿。组织教师参与省市级各类论文评活动,如省行知杯、黄浦杯、教海探航等优秀论文评比,为教师搭建了多元化成果展示平台。本学期,学校教师发表论文省市级共计5篇,教师论文获奖省市级共计5篇。
执笔人:季丽琴
2025年6月25日